一、北航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正式揭牌
2020年10月学院顺利完成第一馆新址的整体搬迁入驻;10月16日,北航微电子学被批准正式更名为北航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10月23日,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揭牌仪式在第一馆举行,校党委书记曹淑敏与校长徐惠彬院士共同为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揭牌。学院将对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瞄准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加速解决我国集成电路“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与集成电路产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行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服务国家急需关键核心产业发展。






二、学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院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第一届党委委员选举顺利完成,基层党支部“领头雁”作用逐步显现,“强芯报国”理念更加深入,学院党员在抗疫斗争和教学培养、科研攻关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课程思政工作取得突破,吸引高端学术人才入党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案例。赵巍胜同志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研芯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二批“不忘初心、对标争先”党建示范创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




三、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协契、共度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院全体师生坚守岗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共同战疫。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师生捐款购置急需医疗物资支援雷神山医院,短短两天的时间,筹集到善款110笔,共计45405.26元。最大程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统筹推进学院教学科研秩序全面恢复和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学院师资快速成长,高起点构建一流教师队伍
2020年,学院大力引进优秀青年教师,本年度新进教师13人(含实验系列3人),博士后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撑资助计划2人、卓越百人博士后3人。其中新增专任教师来自英国剑桥、新加坡国立、法国巴黎萨克雷及犹他大学等国际名校,师资来源高起点和多样化。
经过两年的发展,学院由实体化运行时的15名专任教师发展至目前33名专任教师,并积极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倡导分类卓越的教师发展方向,师资规模及总体水平连年稳步提升。


五、以人才培养为本,一流专业助力为国育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建设与发展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制定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本科及研究生培养体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获北航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院本科生范云潜等首次参加学校冯如杯科技竞赛就荣获信息技术类一等奖;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高影响因子论文有重大突破,两名学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电子器件领域顶级期刊EDL发表论文并被选为封面论文;研究生“斯格明子团队”荣获北航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学金,我院研究生连续两年获上述殊荣;学院本研学生首次参加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即斩获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博士生曹安妮顺利通过答辩获得首个北航-埃因霍温理工国际双博士学位;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六、我院博士研究生李赛获得北航“研究生十佳”称号并代表在校生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学院博士生李赛获北航研究生十佳称号,在北航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全校唯一在校生代表发言,并作为优秀北航学子代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她表示,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博士生,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后,更加坚定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核心成员,李赛同学荣获北航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学金。




七、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本年度涌现一批一流学术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引领信息技术变革,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攻关核心关键技术,瞄准解决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难题。学院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及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基础研究成果;张学莹老师自主研制的磁光克尔显微镜等高端精密仪器,打破了欧美对该技术的垄断;依托“空天信自旋电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EDA软件顶尖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了我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校企战略合作,发挥高校前沿研究与企业工程技术互补优势,协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八、承办第30届ACM大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国际会议(GLSVLSI 2020)
今年学院成功举办第30届大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线上国际会议,来自海内外近300位专家学者云集线上参会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集成电路行业的国际影响力。ACM GLSVLSI是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30年来首次由国内单位举办。



九、北航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和试运行
10月23日下午,北航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第一馆举行,校党委书记曹淑敏与校长徐惠彬院士共同为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揭牌。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是由我校16个院级单位共同参建的校级公共实验平台,聚焦于微纳尺度材料分析、器件加工、封装及测试的科研服务及人才培养。微纳中心以通用平台为支撑,各特色平台协同互补,功能逐级拓展,形成涵盖材料-器件-系统-仪器的全链条教学与科研体系。微纳中心将建成具有鲜明北航特色,国内一流水平,国际管理水准的微纳技术产教研融合平台,为我校肩负国家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战略支撑。




十、学院首次承担并圆满完成北航山西招生工作,同时积极助力山西中阳脱贫攻坚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首次承担北航山西招生组的工作。在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下,综合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全院教师和本研学生,面向全校各个学院及书院山西籍师生招募志愿者,利用北航山西校友会等各方资源,进一步加强针对山西省各地区重点中学的宣传力度,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了2020年度山西省招生工作。北航山西2020年本科生源质量整体稳步提高,理工类一批次录取分数线659分,高于重点线122分,录取的考生全省排名前664名,同比2019年提升26名,稳居第一梯队,高校排名第九。
在做好山西招生工作的同时,学院积极助力北航在山西中阳县的定点扶贫工作。8月17日,曹淑敏书记见证了“北航-山西中阳一中学科文化宣传及特色活动共建基地”揭牌。截止目前,学院已经组织开展了物理和航模、政治、化学、生物四期学科文化月活动,针对山西中阳一中的专项帮扶计划取得良好开端。








